一年半,施工企业劳务信息流转将如何演变

    企业的劳务信息将呈现出N对N的网状结构图,具有政府分散管理、企业主体地位、数据标准统一的三个特征。

    济工网

    -王楠



    一年半后,建筑劳务信息流转的整体结构

    2018年5月9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及《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根据这两份文件的描述,2020年,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平台已趋完善,建筑工人的身份、考勤等信息必须上报地方建筑工人管理信息系统,并沿着县/区一地/市一省/市的结构逐步汇总到全国统一的平台上。

    同时,项目劳务信息也将汇总到项目所在总包企业的劳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建筑行业跨地域承接和作业的特征,一个企业的劳务信息将分散上传到多个地区,而同一地区中也将有数量可观的企业参与管理。呈现出N对N的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三个特征

    政府分散管理。劳务管理的监督工作由各地方政府机构分散执行,是由行业特性和管理现状决定的。首先,劳务人员流动的整体情况,与各地区市政、医疗等服务设施密切相关,地方管理机构必须掌握该信息。其次,劳务管理的习惯、价格在各地区会有所差异,一概而论难以周全,客观上也要求各地方政府分散管理。

    企业主体地位。总包企业既要对项目上劳务纠纷和总体安全负责任,也是劳务成本的承担者。劳务数据是否真实、能否被有效利用,都有赖于企业的管理和重视。《办法》指出,各地方不得规定或暗示企业购买指定产品和服务,而应开放接口,允许施工企业和软件厂商接入。软件和服务厂商充分竞争,由施工企业自由选择,才能给施工企业带来最好的体验。

    数据标准统一。网状的结构意味着数据的多向流转。统一的数据标准不但能够防止数据错配,更有利于数据的利用和共享。



    施工企业应如何应对监管要求

     

    劳务信息的上报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现阶段尚无良好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升管理水平,跟上有关部门管理的步伐。而对已有良好劳务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暴露数据也将带来新的挑战。那么在信息流转的过程中,企业究竟需要做什么?

    收集劳务管理数据。目前,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系统的覆盖率非常之低,大量企业仍在依靠手工统计来汇总劳务数据。即使已经将其“信息化”也局限在项目层面。需要经过项目管理人员的再加工,难以共享和利用。

    2020年,施工企业对劳务信息的收集工作,也不可能100%实现电子化。纯人工、半自动化的方式仍将大量存在。但由于信息上报的需要,施工企业需要额外投入人力将这些并不准确的信息输入到政府的监管平台中,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可能导致项目上推行的阻力,还需要承担因信息来源不同而存在的错配风险。

    最理想的方案是把数据收集的任务融入到劳务管理实际流程中去,在工作过程中留下数据信息。如在工人招聘的现场第一时间检查身份证时获得实名信息。之前“工作归工作,输入归输入”的形式,主要原因是电脑无法随身携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借助移动应用厂商的力量,现场管理的观念和流程都将在这两年中发生巨大的变化。

    上报符合规范的劳务数据。上报信息,说起来容易,但越大的企业,项目地域越分散,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和难度越高。根据未来信息流转的网状结构,可能会有三种上报的形式。

    形式一:手工获得或项目单机版软件获得的表格,需要专人手工录入政府系统,或者将汇总后的电子表格以项目为单位上传。

    形式二:较大的建筑企业使用自身的劳务管理系统,分别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平台对接,数据自动上报。由于《标准》已经规定了各地统一的数据格式,这些对接工作并不复杂,只是工作量稍稍有些大。

    形式三: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小

    企业,都不具备全部自己对接的能力,需要借助厂商的力量完成对接、上报。软件厂商服务多个企业,对接每个地方政府平台只要一次,可以降低对接成本。

    利用数据,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被强制要求上报数据,对于总包和劳务企业来说都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契机。只有获得了数据,才有机会检验其真实性,进一步能解决困扰企业的问题比如说劳务纠纷问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政府推行《办法》的核心诉求之一。

    解决问题,有赖于对信息的分析、跟踪,进而通过流程绩效等手段予以改进。现在,各软件厂商已经对这些分析要点,开发了标准的数据报表。对数据挖掘头痛的管理者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分析成果。但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问题,却不可能依赖于厂商,而是要从人员、流程等深层次的管理手段中寻找答案。


    一年半,劳务信息化进程如何推进

    为了落实《办法》的要求,各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监管系统。由于建设时间并不长,其数据上报的形式,目前以项目自行登录上报为主。

    在《办法》的指引下,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也在着手建立自身的劳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购买劳务管理的信息服务。因为,管理的改进需要时间,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时间。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求2019年就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大面积推广,今年则需要进行选型和试点。尽早开始数据积累,尽早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才能尽早解决,提高劳务管理水平。



    信息流转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渐具备。建筑行业劳务管理这个传统的领域,也将在政府、企业、厂商三方面的推动下,跑步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年半的时间,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可能并不容易,但一年半的时间所打下的基础,将在未来的数年里助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工的城市化融入多添一份努力。